時間:六月二十二日,晚上九時,電影「文雀」完場的一刻
地點:紅磡UA黃埔戲院二院
人物:戲院約三成的觀眾(包括我)
▵當電影完結,片尾的字幕徐徐上升,影院的燈光慢慢亮起,而我正在觀看幕後人員的名單,其他觀眾也開始離場,忽然觀眾中傳來大叫一聲。
觀眾甲:回水呀!
–完–
* * * * * * * *
觀看過電影「文雀」後,接觸到不少影評關於這部電影,而這些影評都是給予很高的評價。而在網絡上的討論區,評價都是非常極端。先談談正面的評價,專業的影評給予激烈的讚賞,他們的用詞都用上「充分利用」「反映出」「透過」「表達」等詞語,內容全都用上技術上的詞語。相反坊間討論區的負面評價用上的都是感覺上的詞語,例如「沈悶」「無聊」「沒有內容」等。
看到這個情況再細心想想,便明白他們之間的分歧。一方面有人著重電影的技術,另一面有人只著重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我看過一些討論區他們兩方面的人互相攻擊,有說別人不懂得藝術,也有說別人扮高深,其實我覺得電影或藝術都應該著重這兩方面,喜歡看電影的人用自已的感覺去感受電影有何不可,喜歡電影技術的人欣賞電影工作者的技巧,真是扮高深的舉動嗎?電影或藝術不正是透過技術去令別人感受他們的作品,當然有人著重理智,也會有人著重感情,我們何不利用自己的觀點去令別人明白之餘,再開放自己去理解別人的觀點呢?
我覺得藝術沒有分對錯,當你細心聆聽別人的意見,你便發覺同一件事可以有好多的看法,從中會有不少的得益。所以我覺得我們盡力表達自已的意見之餘,也應耐心聆聽別人的意見,如果你不認同或感受不到,就把它放到一旁,可能有一天你會認同或感受到。
COOLOO 回應:剛剛昨天看了"文雀",它是一個充塞著符號的簡單故事.
1 則留言:
"所以我覺得我們盡力表達自已的意見之餘,也應耐心聆聽別人的意見,如果你不認同或感受不到,就把它放到一旁,可能有一天你會認同或感受到."
同意这句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