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art of the articles as well as pictures and movie clips on this blog may be reproduced in whole or in part, or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 recording, or otherwise,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writer.
8.19.2008
蘑菇**的八月份書評
當自己還是一名圖書採購員的時候,總有一些朋友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你訂書時是否需要將每本書從頭到尾看一遍才決定訂或不訂?」當然我都希望有這份心情和時間逐一將它們閱畢,但實情是,在大部份情況下採購員只能靠出版社目錄冊上的寥寥數語,或者圖書銷售代表的宣傳推介,來決定哪本新書可以放到店內的書架上。這個有趣的問題令我想到原來不是很多人了解圖書出版及書店這個行業,儘管參觀香港書展的人一年比一年的多。究竟在出版社或在書店工作是什麼的一回事?
近日看了兩本相關的書籍:《台灣出版文化讀本》及《如果愛上一間書店》。前者以「文化讀本」為定位,行文較為客觀及具學術性。論述的焦點集中於台灣,然而所涵蓋的範圍都頗為全面。由找作者找作品、版稅計算、編輯,到發行、打開銷售渠道、宣傳企劃等,作者都有詳細介紹。另外,作者亦對台灣以至華文世界的出版趨勢及所面對的環境都有全面的探討,例如在資本主義機制下,連鎖書店的暢銷書的如何影響出版社出書、「打書」的策略,又或者當年EQ的盛行如何造就出版風潮等等。對於專業內行人來說,當中所提及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識,但對於行外人或有興趣加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這不失為一本完備的指南。
《如果愛上一間書店》是一本翻譯作品,其內容就較為多層次:它既是一位愛書人的回憶錄,當中又會談及書本及書店的歷史。作者回憶自己當初如何瘋狂地愛上John Steinbeck 的作品,之後如何當上書店店員、圖書銷售代表。就算他已經脫離圖書行業投身大學從事教學工作,他仍然是書店的常客,文字間亦流露了他對書及書店那份矢志不渝的感情。較為深印象的部份就是作者憶起在書店工作的逸事,例如如何為書本上架而傷腦筋,在櫃臺前為顧客找書,及與讀者傾談交流的種種情景。看到這裏,曾經在書店工作的我都不禁會心微笑。
兩本書的作者都是行家,雖然無論是論述的角度,討論的範圍以至行文的形式都不盡相同,但他們同樣地表達了對書及書店文化發展的反思與關愛,值得一讀。
**有關嘉賓蘑菇, 請自行發掘 蘑菇自強運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